殡葬概念怎么产生 殡是什么意思?

2023-03-06 15:26

殡葬概念怎么产生 殡是什么意思? 殡葬这个概念并不是从来就有的,最初是分开的,现在所使用的殡葬概念是“殡”与“葬”的合称。

1.jpg

“殡”这个字从字形上看,是“歹+宾”。“歹”的原始含义是“剐去肉后剩下的残骨”。其实就是“死”的代名词,至少是残缺不全的。因此,由“歹”字作为偏旁构成的字,大多与死亡相关。如“殉”表示陪葬,“歼”表示打死,而“残”和“殃”尽管没有死,但至少也在身体上或精神上受到了很重的伤害。


“殡”字的右边是“宾”,宾表示贵客,不是一般的来访者。贵宾来访通常都要精心安排各种接待活动。国宾到来要铺红地毯,要鸣礼炮,要检阅仪仗队,这是国际间的接待礼仪要求;单位来了贵客要挂欢迎标语,打扫卫生,告诉员工有礼貌,这是商务礼仪要求;家里来了贵宾也同样要打扫卫生、整理环境,有小孩的还要告诉孩子不要吵闹,这是人际交往的礼仪要求。因此“宾”这个概念既包含了“尊贵的人”的意思,又隐含了“以礼仪规范对待”的意思。


用“殡”来代表死亡处理的一个过程,意义就很明显了,意指待以宾客之礼。这反映了中国人“先死先生,死者为大”的观念。也就是说,只能像对待贵客那样对待死者,才能称为“殡”。


“殡”是指人死后到安葬前的这一丧葬活动阶段,是整个丧葬活动的核心部分之一。在《礼记》中有“夏后氏殡于东阶之上”、“殷人殡于两楹之间”、“周人殡于两阶之上”等句子。指的都是停放灵柩和举行各种仪式的地点。


在丧葬活动中还有“出殡”一说,指的是“过了殡这个丧葬阶段”了。“出”有“离开”、“越过”等含义,如“出国”——“到另外一个国家去”、“出徒”——“完成了学徒阶段”等。按照现代丧葬活动的程序,“殡”这个阶段完成后,接下来的就是安葬,因此,出殡也就成了安葬的代名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