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坟不过三代祭拜不过未时的由来

2023-02-28 10:51

扫墓祭祖是我们的文化传统,是以血亲关系代代相传,承上启下传承孝道文化。这也是世人皆知理念,也是我们的民族文化精神。因此,扫墓祭祖流传至今,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化传统,有固定的节假日,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。所以,一到清明节,真是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,”是清明节扫墓祭祖氛围的真实写照。那么,“上坟不过三代,祭拜不过未时”是啥意思?在理儿么?

1.jpg

上坟不过三代

在每年清明节扫墓的时候,不少的年轻人,清明祭祖只扫“三代坟”,也就是扫墓到爷爷辈。当然了,如果爷爷辈的坟墓在家族墓地里,也长幼有序,祖坟顺带祭祖 。如果从爷爷辈迁移出来的坟墓,多是“上坟不过三代”的情况。


究其原因,并不是人们在乎那点纸钱,或者多走几步路,主要和感情有关。现在,很多人并不再原来的地方生活,很多人从原生地迁移出去定居多年,村子已经不再,或者老一辈人不在了。那么,有些新时代的人,根本就找不到祖坟在哪里。这在自媒体发达的今天,这样的报道有不少,那么,即便是想去祖坟拜祭,找不到也没办法。


而有感情的至亲,比如三代之内爷爷辈在世的时候,通常都照顾过孙子辈,这种儿时纯粹的感情,童真回忆,如同老酒越久越香。再说爷爷辈离世时,儿孙作为正主,都要参与主持葬礼,多记得坟墓所在地。


加上民间有“爷照孙”的讲究,也就是现实中爷爷照顾孙子的延续。那么,过了三代人,没有现实的感情交集,管不管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。好比家族人出了五服,血缘关系变淡,原则上不是亲属关系了。


祭拜不过未时

有些地方讲究清明节扫墓,不宜过了未时去,要趁早阳气足,太晚去扫墓不好,这其实和陈旧思想有很大关系。从传统上来讲,我们有三大“祭拜节”,民间俗称“鬼节”。一是每年的清明节,二是每年农历7月15中元节,三是每年农历10月1寒衣节。这三大节日都是祭拜已故亲人的重大节日,在民间有很多关于“神鬼”的不科学说法,认为这几天阴气重。那么,在扫墓祭祖时,去晚了怕遇到不干净的东西就不好了。这种说法明显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。


那么什么时候是未时呢?旧时人们没有钟表,为了区分时间,把一天24小时不同时间段,划分成十二时辰。自宋以后,又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、正两部分,同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。这十二时辰为: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。每时又分初、正(子初、子正)子,而未时在每天的13:00~15:00。

古人在陈旧思想下认为,过了下午三点,太阳西下,阴气渐盛,开始进入“阴盛阳衰”的时间段,去墓地这种阴气重的地方大凶。因此,有的地方去扫墓,讲究祭拜不过下午三点。


虽然现在新时代的人们相信科学,但是,流传下来的这种风俗习惯,好比说:“早清明,晚十一”,一些地方的人们只是代代相传,习惯成自然了,并非真的迷信。而有些地方的人们,认为这天大家彼此彼此,晚一些上坟扫墓祭祖,意思到了就行。